狗狗狂犬病打几次?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对狂犬病的防治策略是被动反应性的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prophylaxis,PEP),即只有在被病犬咬伤者才进行预防接种,而患者一旦发病则予以治疗,这种策略造成了大量患者的死亡[9]。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首次国际会议,建议各国采取主动免疫策略,其原则是将狂犬病疫苗作为儿童常规疫苗,使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可获得免疫保护。同时规定对于可疑暴露者应实施暴露前预防性接种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提出了PEP的适用人群及标准[15];随后,该战略得到了全球广泛采纳,成为目前主流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手段之一 [6, 14] 。
1、暴露前疫苗接种对象 以下人员属于暴露前接种疫苗的对象: ①从事可能的被动物咬伤的工作者,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②经常与动物打交道的人员,如有驯养、繁殖动物经历的养殖户;③无固定职业的流浪动物救助者;④野生动物保护区工作人员等[16, 17] ;⑤狂犬病疫区或流行区的高危人群,包括动物饲养者和经营者的家属、宠物饲养者以及他们的家人、接触动物者的家庭成员等[17, 18];⑥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易感人群;⑦旅行者等。
2、暴露前疫苗接种程序 目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均为灭活疫苗,按照WHO和我国《狂犬病防治技术指南》中的推荐方案[1, 6, 19] ,暴露前疫苗的接种程序为:全程接种3剂次,每剂间隔1个月以上。第1剂在第0天注射,第2剂在第7天,第3剂在第28天。在接种疫苗后,每年均应进行1次抗体的检测以保证持续有效的免疫力。由于有研究报道暴露前接种的灭活疫苗并不能完全阻断暴露后的发病风险[20] ,因此,在暴露前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仍需要按暴露后处置方式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