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曼冬眠好处是什么?
1. 提升免疫系统功能 Hibernation(冬眠)能激活人类免疫系统的细胞,进而释放激素和酶来清除有害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显示了Hibernation的免疫刺激作用,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的时候,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会增多,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1]。 在实验室研究中,研究者发现Hibernation可以增强小鼠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功能[2]。另外,他们还证明,通过药物提高糖原水平来模拟Hibernation,可以显著降低病毒性传染病的风险[3]。这些结果表明,Hibernation可能是通过调节与免疫相关的分子和控制炎症的反应来保护机体不受微生物感染的。
2.帮助伤口愈合 很多动物在冬眠期间都会脱皮。而科学家在研究小仓鼠时发现了这一生理现象,并证明了这种新陈代谢的适应性变化是可以促进修复和再生过程的。在小仓鼠恢复活动后,皮肤更新速度会变得更快,从而加速伤者的痊愈。有研究表明,低温能够刺激急性损伤的组织产生β-3肾上腺能受体,而该受体可以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从而起到调控基因表达,最终达到加快伤口愈合的效果[4]。
3.降低糖尿病风险 除了影响代谢和免疫功能外,长期的低温环境还可能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例如下丘脑和甲状腺。
有研究人员给受试小鼠模拟冬眠条件5周后,发现其甲状腺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神经元数量则有所增加,提示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进而控制血糖的水平[5]。而且,在另一个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模型中,研究人员也观察到,长期低温刺激可减轻高血糖的程度,并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6]。研究者们推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采取保温措施可能会带来有益的影响。
冬眠是动物逃避不利环境的一种生存方式,许多温血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度过寒冷的冬天,都有冬眠习性,例如熊类、蝙蝠、刺猬、金丝猴、兔子、青蛙、蛇、蜗牛等都有冬眠习性,并非鸟类都不冬眠,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生活的黑头鳮等10余种鸟类有冬眠习性。冬眠是一种生理反应,冬眠的时候,新陈代谢会降低,从而减少体力消耗。
鸟类是恒温动物,它们冬眠的习性很难被人发现,但却是鸟类在不利环境下生存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如黑头鳮在冰层下的深水处,依靠植物茎叶生活,在夜晚或食物贫乏的冬季可以整天甚至数星期的沉在水底,几乎进入冬眠状态。还有的鸟类为了对付难熬的严冬,采取独特的办法,如鹨属鸟类在夜间的休息时,心跳由每分钟500次减到120次,体温由40℃下降到25℃左右,使新陈代谢降低,从而减少体力的消耗。其它的像极莺、燕子、翠雀、蜡嘴雀和一些鸫鸟类都能降低体温休息。
在寒冷的冬天,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型动物大多都极少活动,以至许多以这些小型动物为食的鸟都纷纷迁往南方温暖的地区。但也有在本地越冬的,如麻雀、灰喜鹊、鹊、红尾伯劳以及各种啄木鸟和松鸦等等。有些为了能在寒冷的条件下生存,就要采取对付严寒所特有的办法。如上面讲过灰喜鹊储备食物就是对付寒冷的冬天所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夜间的气温更低,为了减少体力消耗、渡过寒冷长夜,它们大都采取群栖于巢内,互相挤暖的办法渡过长夜。特别是麻雀一进入10月下旬,天开始有点凉的时候,大都集中在巢内过夜,每巢可挤10只左右。
鸟类在夏季捕食的时候,一般都是1只1只分散开,但到秋末和初冬的时候,却常常聚集成群。如黄斑尾庶鸟、红尾伯劳、山雀、燕雀、柳莺、灰眶姬鹟等,都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常常成群活动的种类。他们聚群以后,可以一起找食物,共同防御敌害,特别是寒冷的夜晚,一起挤在山洞或树洞里或其它隐蔽地方,互相取暖过夜。这是鸟类在严寒时期所采取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