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雀雌雄怎么辨别?
雄鸟羽毛非常漂亮,全身翠蓝有光泽,背部有青绿色的鳞影,头顶有漂亮的凤冠,由黑色的倒三角形羽毛构成; 雌性羽色稍淡,没有明显的凤冠,背部的鳞影不明显。 刚刚出生的小孔雀,身体呈浅灰色,30天左右长出身上第一道花纹,60天后身上的条纹会变的更加清晰。
幼鸟的性别很难分辨,一般需要等12个月以后才能明显看出来,这时候的雌雄差异很大,很容易识别。 小孔雀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行为“脱羽”,每次脱羽都会失去一部分羽毛,刚脱完羽的雏鸟全身光秃秃的很可爱,但是此时它的性别仍然无法判断。 小孔雀4个月大的时候进入性成熟期,但是开始换羽,新羽毛长出来之前,体型较小,不易识别。 等到小孔雀7个月大时,所有的羽都换了两次了,这个时候能够明显看出雌雄差别了。
如果是自己养的孔雀,在它小的时候多留意它的行为表现,看看是否有咬尾、踩背等行为,有的话基本可以确定是公的。 如果买的是成年的孔雀,可以通过观察外生殖器来识别。 雄性的外生殖器膨大,颜色深褐,覆盖着粗硬的绒毛。
三龄以下的孔雀雌雄差异不大,一般要到三龄以上性成熟后其尾羽才开始分化,故三龄以下的孔雀性别较难识别,以下介绍两种识别方法,供养殖户应用。
一、头部识别法。主要适用于3~5龄的近交系孔雀群。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母孔雀头部的特征,雌鸟头顶及枕部的杂斑呈暗褐色,羽枝细而分散。颊部和颏部的栗红色不饱和,喉部有浅褐色并近于纯褐色的斑纹,在眼后有2块暗褐色的斑块,彼此不衔接。面谱呈暗红色,而且面积小,在面谱的外缘有稀疏的杂色宽带。其次,要熟悉雄鸟头部的特征,头顶至枕部色彩斑斓,羽枝密集,每根羽枝上有许多白色、栗色、褐色、暗褐色以及近黑色的横斑,形成一独特的色彩图案。颊部和颏部的栗色十分饱和,喉部有栗色、橄榄色和暗褐色相间的斑纹,眼后的2块暗褐色斑浑然构成一个大斑块,在大斑块中还镶嵌着几枚栗色和茶色小斑。面谱鲜红而且面积大,在面谱的外缘有橙黄色的宽带,眼线呈暗紫色。
二、尾下覆羽识别法。根据尾下覆羽长短和色彩的差异,此法仅用为3龄以上孔雀的性别鉴定。观察时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让孔雀头部朝向阳光,顺体方向观察尾下覆羽的色泽和拉平尾羽之后其尾下覆羽的长短。在光照度相同的情况下,母孔雀尾下覆羽为灰棕色或栗棕色,色泽暗谈,羽纹清晰、粗乱无序,在拉平尾羽后其尾下覆羽仅及覆主尾羽的2/3左右;公孔雀尾下覆羽为栗红色、鲜艳明亮、色彩纯净,羽纹较密、整齐有序,拉平尾羽后几乎见不到尾下覆羽的末端。
以上2种方法,单独应用时,只可鉴定三龄以上性成熟的孔雀性别,如果将二法合并应用,即可鉴定任何年龄孔雀的雌雄。